乙 这场啊,我给您说段相声。
甲 (唱)“这一件蟒龙袍,真正是合体,它本是你丈母娘亲手儿绣的。”
乙 唱得还真有点儿味儿。
甲 知道我唱的是什么戏吗?
乙 河北梆子《打金枝》。
甲 哎呀,行啊。
乙 我也喜欢唱河北梆子。
甲 是呀,梆子这个剧种,形成的历史比较悠久,随着地区的不同,“梆子”的种类也很多。
乙 都有哪些种类呢?
甲 刚才,我唱的那个是河北梆子。
乙 对。
甲 还有河南梆子、山东梆子、山西梆子、陕西梆子。中路梆子、菜帮子、鞋帮子,(指乙)你是老帮子。
乙 老帮子呀!
甲 您是唱老调梆子的。
乙 你把那“调”字带出来呀!
甲 提起唱“梆子”来,我正经坐过科,学过艺哪。
乙 是啊!
甲 要说我,您可能不太熟悉,要提起我师父来,您可能有个耳闻。
乙 谁呀?
甲 金香水儿呀。
乙 金香水儿?那可是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。
甲 我师父一辈子就收我们两个徒弟,一个是筱香水儿,一个就是我了。我们全犯这个“水”字。
乙 那人家叫筱香水儿,您叫――
甲 自来水儿。
乙 自来水儿?哎呀,您跟我一样。
甲 您也是自来水儿?
乙 我是“下水道”。
甲 “下水道”――听您这话碴儿,您是讽刺我呀!
乙 什么叫自来水儿呀?
甲 今儿个这么办。
乙 怎么办?
甲 当着各位观众的面儿,我帮您唱一出河北梆子戏,让您看看我自来水儿的水平。
乙 您真能唱?
甲 那当然啦!
乙 好,那咱就唱,您挑戏吧。
甲 您挑戏。
乙 您挑。
甲 您挑。
乙 您挑。
甲 我是金香水儿的学生我挑戏,那不是欺负你寡妇失业的吗?
乙 那倒是。――我多会儿守的寡呀?
甲 噢,你有爷儿们儿。
乙 嗨,有爷儿们我也把他掐死,你怎么说话呢!
甲 让您挑戏。
乙 既然这样,那我就不客气了。
甲 别客气。
乙 那咱俩唱一出《游龟山》。
甲 又叫《蝴蝶杯》,哈哈,哈哈……
乙 就唱这出――
甲 我不会。
乙 不会你乐什么?!
甲 我笑你外行。
乙 怎么哪?
甲 《游龟山》这出戏,人物太多,台上就我们两个人,赶得过来吗?
乙 可也是的,那咱们唱《大登殿》。
甲 算粮登殿,“金牌要是调来呀,银哪牌宣,王啊相府又来了我叫王氏宝钏。”
乙 就唱这戏――
甲 我就会这一句。
乙 一句?这回干脆,我再挑出戏,会唱就唱,不会唱咱各干个的,两便。
甲 哪出戏?
乙 《汾河湾》。
甲 可以。“汾河湾”是几个人物?
乙 很简单,就两个人物。
甲 都有谁呀?
乙 一个是薛仁贵,一个是柳银环。
甲 您扮演谁呀?
乙 我是唱“老生”的,我来那个薛仁贵。
甲 那我哪?
乙 您是金香水儿的学生自来水儿,当然就得扮演柳银环了。
甲 柳银环和薛仁贵是什么关系?
乙 夫妻关系,两口子。
甲 那我――
乙 你是我媳妇儿。
甲 那我可得跟你声明。
乙 声明什么?
甲 (不好意思地)我们俩这种关系,可是暂时的啊。
乙 嗨,长久的我也不要你。
甲 我也不跟你呀!
乙 现在就开始,咱们把桌子搭后边去。为了区别人物,您得简单地化化妆,我去准备道具(乙从侧幕搬来一把椅子)。
甲 (从桌上拿过手绢叠成的三角巾),演员不化妆,您瞅着不好看,等化完妆您再瞧――
乙 好看了。
甲 指不定什么模样了。
乙 去你的吧。
甲 (用三角巾包头)您看怎么样?
乙 我看还可以。
甲 您知道我师父为什么收我吗?
乙 不知道。
甲 告诉你吧,唱旦角儿的得符合条件。
乙 什么条件?
甲 您拿我来说吧,个头儿不高不矮,不胖不瘦,具有线条美。
乙 呀!还线条美哪!
甲 特别是脸型标准。
乙 什么样?
甲 长瓜脸,尖下巴颏,高鼻梁,大眼睛,扮出那个角儿来,您瞧,像不像那电影明星?
乙 明星您可不像。
甲 我像――
乙 贼星!
甲 你打击我的情绪!
乙 我看咱们别耽误时间,开始演戏
甲 现在就开始。
乙 我跟您交代一下场面。
甲 可以。
乙 这是上场门儿,这是下场门儿,这儿是台口,又叫九龙口。您上场我打家伙,我上场您打家伙。
甲 这叫“分包赶角儿”。
乙 您现在是闷帘儿叫板。(乙用扇子当门帘儿挡住甲的脸,甲不理解,用手推开乙的扇
子,共三次)
甲 (生气地)你干吗呀?拿扇子挡住我的脸,干吗?噢,你看我扮相漂亮,你嫉妒我呀?
乙 ,就这模样还漂亮哪!跟您说,原来戏台上有门帘,您哪在门帘儿里边叫板。
甲 您这扇子――
乙 代表门帘儿。
甲 我误会了,我应当在门帘里边叫板?
乙 对啦。(重新用扇子遮住甲的脸)
甲 “叫板!叫板!叫板――”
乙 你别叫了。
甲 怎么了?
乙 就这么叫哇?你得有词儿。
甲 我问你,这么大出戏,我知道你从哪儿开呀?那叫板的地方多着哪?
乙 就从那儿开――“丁山儿该来了。”
甲 你说明白喽。“丁山儿该来了。”“丁山儿该来了。”“丁山儿该来了!”
乙 他来不了啦!我说你这么叫不嫌干得慌啊?
甲 我不是自来水儿吗?
乙 别提那自来水儿啦!噢,你就这么叫哇?
甲 那得怎么叫哇?
乙 你应当有韵。
甲 (误把“韵”听成“孕”了)什么?
乙 你得有韵。
甲 办不到!我们的关系刚订下来,就叫人家有“孕”哪!
乙 !什么“孕”哪?
甲 那你说的什么“孕”哪?
乙 我说的是戏韵的“韵”。
甲 戏韵的“韵”,什么味儿呀?
乙 什么――噢,金香水儿的学生自来水儿,愣不知道“叫板”什么味儿?
甲 什么话呢,你是“内江派”,我是“外江派”。我们俩的风格不统一嘛!
乙 他还老有说的!就这么唱:“丁山儿哟该来了。”
甲 还是那老调。
乙 告诉他,又老调了。(甲、乙重新归到上场门儿)
甲 (唱)“丁山,儿哟――(用右手摸乙的头)――该来了――”(乙拿下甲的手)“该来了――”(又摸乙的头,乙又拿掉)“该来了――”(又摸乙的头)
乙 (生气地)你是什么毛病?
甲 怎么了?
乙 你唱就唱呗,摸我脑袋干什么?
甲 我问你,你讲理不?
乙 怎么不讲理了?
甲 (拉过乙拿扇子的手)我问你,你这扇子代表什么?
乙 门帘呀。
甲 啊,我这不是扶门框哪嘛!
乙 没门框,拿脑袋当门框啦!
甲 没门框,你那门帘吊在哪儿呀?
乙 你甭管,没门框!告诉你说,你要再扶门框,别说我拿扇子揍你呀!
甲 好,好,好,没门框。(接唱)“丁山,儿哟,该来了――”
乙 (伴奏)台,台,台个令台一个令台。冬里根儿隆,冬里根儿隆冬里根儿,冬根儿隆冬里根儿隆的冬,冬根儿里根儿冬根儿隆的冬。
甲 (随着音乐走到台口)我――(不会唱词,返回上场门儿重新叫板)“丁山,儿哟,该来了――”
乙 (无奈,重复伴奏)
甲 我――“丁山,儿哟,该来了――”
乙 (生气地重复伴奏,节奏比较快)
甲 我――(又往回跑)
乙 (用扇子打甲的头)你是什么毛病!往回跑什么呀?
甲 我问你,过去,我们俩同台演出过没有?
乙 没有哇。
甲 上场前,练过没有?
乙 也没有哇。
甲 还是的!你说这要不对对台词儿,一旦唱错了,是你错了,还是我错了?
乙 噢,这里有个责任问题,那你的意思呢?
甲 对对台词儿。
乙 唱到半截腰儿对台词儿?对吧。
甲 我问你,这儿一共有几句唱儿?
乙 四句唱儿。
甲 第一句是什么?
乙 “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。”
甲 (故作思索地)这句还凑合,第二句呢?
乙 “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。”
甲 也勉强吧,第三句?
乙 “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。”
甲 你看,多亏对对不是。错了!这是第四句。
乙 第三句。
甲 第四句。
乙 第三句嘛!
甲 第四句呢?
乙 第四句――唉,他一句不会!
甲 废话!不会能帮你唱吗?
乙 会?
甲 会不早唱了吗?
乙 忘了?
甲 没有。
乙 唱啊?
甲 想不起来了。
乙 那不是一样吗!
甲 您给提个醒儿。
乙 第四句是:“等我儿他回来好把饭餐。”
甲 “餐”是什么意思?
乙 “餐”就是吃的意思。
甲 噢,吃、餐一样。对好台词儿就好唱了。
乙 这位!
甲 (唱)“丁山,儿哟,该来了――”
乙 (伴奏)台台,台个令个台台一个令台,大齐令台。冬里根儿隆,冬里根儿隆根儿隆冬里根儿隆的冬,冬根 儿隆冬,隆根儿里根儿冬。
甲 “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,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,还身儿坐之在窑门以里――”
乙 以外!
甲 外边太冷!(根据演出时实际天气而论)
乙 冷也得出去!
甲 以外就以外。
乙 他倒挺和气。
甲 (接唱)“等我儿他回来好把饭哪吃呀。”
乙 那叫“餐”。
甲 吃、餐不一样吗?
乙 就得说“餐”!
甲 依着你,“吃西餐哪!”
乙 瞧那“脑型”!还吃“西餐”哪!(唱)“马来!”(甲误以为《走麦城》是关老爷上场叫马童呢)
甲 大台,呛、呛、才来呛隆才来呛!
乙 什么戏?
甲 《走麦城》。
乙 (用扇子打甲的头)走!《汾河湾》里唱出来《走麦城》啦!
甲 啊,“马来!”你这不是关老爷上场叫马童呢吗?
乙 什么呀?我这是薛仁贵上场啦!
甲 噢,您扮演的角色上场了?
乙 啊。
甲 那我怎么办呢?
乙 你打家伙呀!
甲 你说明白喽哇,(重新坐在椅子上)“再来一餐哪――”
乙 嗳,他又对付一顿儿,“马来!”
甲 台,台,台个一个令台,大齐大台。冬里根儿隆,冬里根儿隆冬里根儿冬,隆根儿隆冬里根儿隆的冬,冬根儿隆冬,你冷不冷?
乙 我汗都下来了!(唱)“薛仁贵做事太短见哪――”
甲 噢,好!
乙 别叫好哇!
甲 我起个带头作用啊。
乙 唱:“射死了顽童染黄泉。儿想娘来难得见,娘想儿来哟要见面难哪呀嘿――”
甲 (哭学伴奏)达里根儿隆的冬。
乙 什么缺德弦儿,(唱)“正催马,用目观,见一大嫂坐窑前。前影儿好像柳氏女,后影好像柳银环,用镫离鞍下了马,见了大嫂哇礼当先。”
甲 (伴奏)大大大大大台。
乙 (白)“大嫂请来见哪礼。”
甲 (上下打量乙)哼!(转过身去)
乙 什么毛病!(绕到左边)“大嫂请来见哪礼。”
甲 (又转向右边)
乙 这位受风了怎么着!(又转回右边)“大嫂请来见礼。”
甲 (一撇嘴)缺德!
乙 (用扇子打甲的头)谁缺德?
甲 你缺德!你缺德!
乙 我怎么缺德了!
甲 我问你,想当初那年头儿,男女授受不亲,你说你挺大个老爷大们儿,围着我们转悠什么!
乙 !他什么也不明白!我那不是跟您见礼嘛!
甲 噢,您那是见礼哪?
乙 啊。
甲 我领会错了。
乙 你以为――
甲 向我们求爱呢。
乙 去你的吧!就这模样儿,我还向他求爱呢!
甲 那我怎么办呢?
乙 你得说话呀。
甲 (唱)“啊,儿呀――”
乙 就说这个?
甲 说什么呀?
乙 你应当说:“啊,还礼,还礼,这位军爷,放路不走,施礼为何?”
甲 “啊,还礼――”
乙 坐下。
甲 “啊,还礼――”
乙 你忙什么?“大嫂请来见哪礼。”
甲 这阵儿说吧?
乙 你别问哪!
甲 (白)“啊,还礼,还礼,这位军爷,放路不走,施礼为何?”
乙 “借问大嫂,此处什么所在?”
甲 “沈阳市。”(可根据演出地点更名)
乙 沈阳市?
甲 沈阳市,我在这儿住了二十多年了,没错儿!
乙 噢《汾河湾》里有沈阳市?
甲 “龙门郡。”
甲 “啊,龙门――”
乙 坐下。
甲 “啊,龙门――”
乙 你忙什么!
甲 我受管制了!
乙 “大嫂请来见哪礼。”
甲 “还礼,还礼,这位军爷,放路不走,施礼为何?”
乙 “借问大嫂,此处什么所在?”
甲 “龙门郡。”
乙 “此庄呢?”
甲 “俱乐部!”
乙 俱乐部?
甲 我们在俱乐部演出没错儿呀!
乙 《汾河湾》那年头儿有俱乐部?
甲 《汾河湾》那年头儿是什么呀?
乙 那叫“大王庄”。
甲 “啊,大王――”
乙 坐下!
甲 “啊,大王――”
乙 你忙什么!
甲 (生气地)哼!
乙 “大嫂请来见哪礼――”
甲 (急赤白脸地)“还礼,还礼。这位军爷,放路不走,施礼为何?”
乙 他还急了?“借问大嫂,此处什么所在?”
甲 “龙门郡。”
乙 “此庄呢?”
甲 “大王庄。”
乙 “大王庄打听一人,大嫂可曾知晓?”
甲 “有名的不知,无名的不晓!”
乙 他全不认识!
甲 啊,不认识呀,我们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,买根冰棍我们都不敢出去,认识谁呀!
乙 你得说认识。
甲 “啊,有名的便知,无名的便晓。”
乙 嗳,他又全认识了!
甲 啊,我们群众关系好,你管不着!
乙 !你得说:“啊,有名的便知,无名的不晓。”
甲 “啊,有名的――”
甲、乙 你坐下!
甲 “啊,有名的――”
甲、乙 你忙什么?
乙 他都会了。
甲 这是怎么说的呢!
乙 “大嫂请来见哪礼。”
甲 不嫌麻烦,“还礼,还礼,这位军爷,放路不走,施礼为何?”
乙 “借问大嫂,此处什么所在?”
甲 “龙门郡。”
乙 “此庄呢?”
甲 “大王庄。”
乙 “大王庄打听一人,大嫂可曾知晓?”
甲 “有名的便知,无名的不晓。”
乙 “提起此人,是大大的有名。”
甲 “但不知是哪一家呢?”
乙 “就是那柳员外之女,薛仁贵之妻,柳氏银哪环!”
甲 (假做吃惊地)“噢――”
乙 (吓一跳)
甲 “你问那柳银环么――”
乙 “正啊是。”
甲 “她看电影去了。”
乙 去你的吧!
(冀世伟述)
全文共6282字节
标签: 汾河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