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 干哪一行儿都得有个称呼。
乙 对。土农工商、军警学界都有称呼。
甲 比如您是开大买卖的,“阁下在哪一界?”
乙“岂敢!敝人是商界。”
甲 您要是在银行做事呢?
乙 那就是“金融界”。
甲 唯有咱这行儿没个称呼,即便提到您,听着也不那么顺耳。
乙 怎么?
甲 “走!咱们到杂耍园子,看玩意儿去!”
乙 玩意儿?
甲 您听着怎么样?
乙 是不顺耳。
甲 挺好的人改玩意儿了。
乙 就是……这也不好听啊!
甲 有不少地方,诸位能去我们不能去。
乙 都什么地方?
甲 像什么利顺德饭店、聚合成饭庄,还有赌场、妓院、回力球……
乙 咱要去照样儿花钱啊!
甲 不行,在座的先生们去了,一下汽车就远接高迎喊上去啦:“张督办来了!”“李司令到了!”“杨老爷往里请!”咱俩去,怎么喊啊?
乙 对了,咱没官称,就喊行业吧。
甲 行业怎么喊?“常说相声的来了!”“赵说相声的到了!”这别扭不别扭啊!
乙 喊老爷呢?
甲 “常老爷来了!”“赵老爷到了!”人家一看:“噢!敢情这两位是老爷,怎么没带着姥姥来呀!”
乙 带着姥姥干吗?
甲“干脆,让这两位老爷给咱们说一段儿得了!”
乙 咱别胡溜达了。
甲 谁都敢惹事,唯独我们不敢惹事。
乙 咱们这脑袋上都刻着字儿哪。
甲 听戏、看电影就有人愣不打票,你敢吗?
乙 不敢。
甲 那阵儿,我们撂地零打钱。
乙 就是说完一段相声要一回钱。
甲 场子起满坐满,一要钱净是摇头票。
乙 什么叫摇头票?
甲 要到他那儿,冲你一摇头(学),你就不敢要了。
乙 听相声凭什么不给钱?问问他呀?
甲 你敢问吗?上回我倒问过一个。我说:“您别净摇头,倒是给钱啊!”
乙 他怎么说?
甲 没说话,一挑大拇哥往胸口上边儿一指(学)。
乙 什么意思?
甲 意思是说,你没看见我这儿挂着牌子吗?
乙 噢!不定是哪个部门的。
甲 他不是听一回不给钱,连着听了好几天,每回一要钱他都摇头,指指胸口空个牌儿。有一次,我要到他这儿,他摇摇头一指胸口。我细这么一看这牌儿,我也乐了!
乙 哪个机关的?
甲 汽水瓶子盖儿。
乙 啊!蒙事啊?
甲 这种人,别看听相声敢不打票,哪次过法国桥(天津解放桥的旧名)他都抢着打票。
乙 怎么?过法国桥还打票?
甲 人家白给你站岗啊?听戏打戏票,看电影打电影票,过桥不得打桥票嘛!
乙 我躲你远点吧!
甲 听清楚了,今天台下要坐着警察可别在意。
乙 他说的不是您。
甲 我指的是专门勒索人的警察。
乙 那是太个别的。
甲 这样儿的警察他也没工夫听相声,下了岗他还得“穿柜”呢!
乙 这么说每天收入还不少?
甲 能少得了吗?不管你是谁,只要是从桥头儿那边儿一过来,你自己就得张罗着把钱掏出来。
乙 交给这位老总。
甲 人家怎么能伸手接着。电线杆子上专门挂着一个小木箱子,你自己把钱放到木箱子里去。
乙 噢!这么打桥票。要不往箱子里塞钱呢?
甲 你过不来呀,过来也得把你给轰回去。
乙 人家不懂这规矩。
甲 “教育”你呀,从那边儿刚走到这头儿,“回去!”“那什么……我带着居住证呢!”“没问你那个,打票了吗?”“打票……”“往小箱子里塞钱去。”
乙 不懂现教。噢,就是过路的打桥票?
甲 不,除了电车、汽车不打票,什么洋车、自行车都得打票。
乙 那拉车的要没拉着座儿,没钱怎么
甲 那好办。
乙 就不打票啦。
甲 车垫子就归他了。
乙 啊!
甲 一看打老远过来一辆运菜的大车,赶脚的是个乡下人,累得顺脖子流汗。“站住!”“老总,您辛苦啦!”(地方语言)“懂规矩不懂?”“懂。我还没赚着钱呢,这车白菜过去卖喽才有钱呢。”“没钱啊!不要紧。”
乙 过去吧。
甲 “搁这儿两棵白菜吧!”
乙 白菜也要啊!
甲 什么白菜、土豆、黄瓜、辣椒、苹果、鸭梨、猪肉、粉条、暖瓶、沙锅、毛巾、牙膏……
乙 应有尽有。他怎么拿回去呀?
甲 好办,等快下岗了,过来一辆排子车,“站住!干吗去?”“老总,卸完货回家了。对啦,我得打桥票。”“别打了!”
乙 谢谢吧?
甲 “把这堆东西给我拉回家去。”
乙 啊!